今年以来,十多家轮胎企业和经销商倒闭,1.2万家门店转让,在低迷表象下,国内轮胎行业暗流涌动,原有运行秩序和竞合逻辑悄然改变。
变局一:出口供应链被迫调整
全球范围内,轮胎进出口供应链布局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疫情更倒逼轮胎巨头反思布局策略。
近几年,由于欧美贸易壁垒和关税政策,国内十几家轮胎工厂积极向东南亚转移。2020年新冠疫情不仅导致暂时出口受阻,经济格局也发生重大改变,5月份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出申请对泰国、越南乘用轻卡胎出口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对我国轮胎企业的一大预警。
未来全球轮胎供应链布局可能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企业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从而促使某些供应链区域化集聚;另一方面,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轮胎企业会更加重视对供应链实施多元化布局。
这些趋势都是供应链布局的演变而非终结,受政策影响,欧美轮胎出口难免减少,而“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将不断增加。
同时,伴随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那些原有供应链承接关系紧密、且率先与合作伙伴达成供应链恢复安排的国家和区域将占据先机。
变局二:国内市场快速洗牌
疫情重创众多产业部门,轮胎经销商和门店这些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尽管政府出台减税、减租、放宽金融贷款等救助政策,不论初衷如何,往往更利好大企业集团,难免引发“马太效应”,强化资源垄断。
疫情影响下,债务恶化、金融歧视、“劫富济贫”等因素会恶化中小企业处境,导致其遭到大量兼并和清算,重蹈“危机加剧垄断”的戏码。据统计,2020年5月份之前倒闭、拍卖、破产的轮胎企业和经销商共计16家。
变局三:国产轮胎影响力增大
作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中国在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后,率先复工复产,使中国经济成为“稳定可靠”的代名词,疫情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可能增强国产轮胎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国产轮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高效稳定的社会治理和广阔开放的消费市场,在技术和产能上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技术上,随着国产轮胎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在研发技术和研发工艺方面都做了有效的提升,有些轮胎企业的生产设备已经与国外轮胎企业相匹敌。
产能和体量上,国产轮胎占比国际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美国《轮胎商业》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轮胎企业75强排行榜,中国企业有34家,占了近一半。其中,中策橡胶连续8年位列世界轮胎前10名。
疫情后,国产轮胎品牌有望担当国际供应链的枢纽站、将开拓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国际共赢格局。
变局四:产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成为新形势下的一大旋律,轮胎行业也迎来出口转内需的关键时期,但产能过剩、需求偏弱的大环境不变,市场竞争只能更加激烈。
此外,新冠疫情催逼传统行业向新经济模式演变。数字经济、线上营销、无接触零售、共享员工……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小企业在必须紧跟市场步伐,某种程度上,谁掌握先进信息技术、拥有数据优势,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