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76天后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标志着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重启,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战疫正式进入收尾阶段。
那么,疫情对轮胎经销商带来了哪些危机?经销商们要如何挺过疫情的后续影响?疫情过后,又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呢?
疫情暴露出的问题
1、没有足够的现金储蓄
疫情期间,轮胎经销商和门店不能正常营业,却仍要交房租、给员工发工资,陷入“只出不进”的窘境,这对经销商的现金储蓄是非常大的考验。据调查,如果受疫情影响持续不能开工,有超过70%的经销商挺不过三个月。
2、盲目进货、压货
有不少经销商年前已经贷好款,向厂家进了大量轮胎准备压着年后卖,但没曾想疫情先来一步,门店歇业、物流受阻、小区封路,轮胎压在库房一个都卖不出去。这为经销商敲响了警钟,只有理性进货才能确保及时变现。
3、出货速度慢
有经销商在朋友圈诉苦,有几家轮胎店在一月十几号就向自己订了货,自己收了定金后由于在忙家里的事情就拖了几天,没想到突然物流停了,轮胎没办法发货,只能把定金退还对方,10万多块的轮胎因为出货慢,就压在自己手里两个多月,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4、赊销容易回款难
赊销,是轮胎行业的顽疾,轮胎经销商深陷其中,想改变却又下不了决心。有人说赊销是无奈之举:别家允许赊,我这不允许就是自寻死路。可近两年轮胎行业洗牌加速,不少轮胎店倒闭关门,赊销的风险在不断加剧,疫情期间更是如此,门店关门后经销商赊出去的钱难以要回。
5、渠道过于单一
轮胎经销商的客户主要都是线下实体门店,疫情期间门店暂停营业,轮胎根本卖不出去,这无疑反映出了传统零售的局限性。疫情过后,经销商势必要开拓多元化的新渠道,才能平摊风险,不至于一条渠道坍塌堵死了自己的路。
疫情的后续影响
虽然我国疫情已处于收尾阶段,但国际疫情带来的当下影响和疫情的后续影响才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重点问题。
1、消费周期拉长
只要疫情未完全结束,所有人的活动范围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买车用户数量和驾车用户数断崖式骤减,这直接导致车主进店率变低,拉长了消费周期。
2、消费能力下降
受疫情影响,企业降薪、裁员的负面消息频频被爆,入不敷出而倒闭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在收入减少和焦虑不安的双重压力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一定会下降,车主自然也不例外。
来源: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月报表
3、上游不确定因素
截至目前,国内轮胎工厂仍未实现整体完全复工,国外超过200家轮胎大厂停工,数十个国家处于“封国”状态其中就包括了橡胶生产大国......轮胎上游变数太大,这些不确定因素是经销商需要关注的潜在危机。
危机之下,暗藏生机
环境变化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疫情危机使得轮胎市场格局重新被界定,企业若能自我变革升级,将会化危为机。
1、重视利润而非销量
企业要想活下去甚至活得好,盈利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经销商们首先要明确卖得多≠赚得多,有的产品薄利多销是引流的利器,但未必能创造出多大的价值。
2、重视大数据
传统轮胎经销商遵循卖与买的简单商业模式,既不了解上游工厂的销售情况也不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仿佛处在一个信息孤岛上极为被动。平时应多关注上下游的大数据,才能未雨绸缪先发制人。
3、数字化运营
全面走向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轮胎经销商只有实现运营过程数字化和品类分析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降本提效。
4、向服务商转型
传统的轮胎分销体系相对稳定,厂商供货代理商分销门店售卖,作为中间环节的经销商能掌握货品选择和价格控制的权利,但大型供应链的出现让经销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经销商必须加速向服务商转型,进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5、重视线上订单
疫情期间,数十家轮胎大厂通过直播带货,这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线上订货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而线上转化率也将成为划分经销商分水岭的重要指标。
6、关注政策变化
做生意要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而政策变化就是其中的“势”。疫情期间,各地政府为应对经济下滑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从下调贷款利率到延期还贷,从减少水电费到减免物业租金,从减免增值税到免征社保税...这些正在在关键时期甚至成为了经销商活下来的救命稻草。
疫情危机对全球的影响还在加剧,但变化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轮胎经销商如果能趁机审视自身不足及时改正,危机不失为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