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础研究到工业化生产整个技术创新链条
6月19日,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绍兴精诚橡塑机械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七家单位,在杭州签署了关于发起成立智能化轮胎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协议。
该技术创新联盟的倡导者——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一祥表示,创新联盟成立后,将改变以往各单位之间单兵作战和单线联系的模式,集合国内橡胶领域优秀的技术研发单位、工程公司、装备制造企业和轮胎生产企业,在联盟内部就可以完成“基础研究—小试—中试—工业示范—工业化生产”产业技术创新链条的全部过程。
据介绍,技术创新联盟将整合协调有关资源,发挥工程公司的集成和工程化能力,搭建高校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并形成自己的工程化核心技术,以开发可产业化的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参与方合作共赢为前提,在产学研联盟的架构上运作研发项目及研发成果的产业化。
目前,联盟拟开展八个方面的工作:在轮胎生产过程中,轮胎原材料及本成品都是依靠人工来搬运,通过开发智能化物料配送系统来替代人工配送,降低人力、生产成本及劳动强度,节省空间、提高生产效率;针对目前使用的硫化机现状,开发出一种具有智能化的全自动硫化机,实现轮胎硫化自动化及智能化;通过建立轮胎等效硫化数学模型智能化管理硫化过程,实现节能,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适应性和生产效率;此外,还包括橡胶机械设备智能管理与故障诊断系统、轮胎生产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高效节能的新型热工介质及其工作方式、无胶囊硫化工艺及硫化装备的研发等。
近年来,中国轮胎工业的生产规模已跃居全球前列,但轮胎制造和装备技术,却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延续一直以来划地为牢、各自为战的创新模式,将很难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变,也很难实现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的路也会越走越窄。
利益共享才有生命力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的鼓励,同时也是迫于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各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纷纷出现。成立的初衷都是相同的:就是希望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把行业中分散的科研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共同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但是不得不说,几年运行下来,目前真正运作理想、成效显著的联盟并不是太多,有些甚至是形同虚设。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笔者以为,产学研联盟作为一种松散型的组织,对于成员单位缺乏制度上的约束力,能把大家拢到一块的,只能是建立在风险共担基础上的“利益共享”机制。事实上,同行之间“共苦”容易,“同甘”却难,一涉及利益分配,就容易矛盾,最后搞得不欢而散。而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就要让每一位参与者在其中得到的回报与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对等的,甚至是超出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成员单位切实感受到联盟存在的价值,激发参与的积极性,而这样的联盟,就一定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此次由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的智能化轮胎制造技术创新联盟,汇集了我国轮胎行业最具实力的产品制造商、工程公司、设备制造商和科研院所。作为倡导者的中化桂林工程公司,其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使它既能够根据下游企业的创新需求迅速调动行业中的科研资源进行集中攻关,又能发挥自身在工程化方面的雄厚实力,为加快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些优势能否转化为联盟的优势,进而推动整个中国轮胎行业的技术创新,则需要进一步在机制建设、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等方面精心考虑,稳步推进。
本文来自》炜盛胎面胶》行业新闻